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百年回望

发布日期:2024-09-14 20:14

来源类型:中国新闻网 | 作者:卡尔森·扬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澳门码今天的资料】【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香港内部公开资料最准】【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新澳门六最准精彩资料】

史学理论涉及对历史学宏观性、系统性、规律性认识的深层次探讨,在历史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站在中国发展的新的时代方位,回望百年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发展新时代的史学,担负起构建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时代使命。

  中国史学崭新领域的开辟

  20世纪初,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李达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宣传者,对唯物史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宣传和阐释。他们将唯物史观的原理用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研究,重新梳理了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与重要的历史理论,将中国史学引向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起步开始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组成部分。1922年,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论断,指出中国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等论著把中国有史以来的社会发展进程,叙述为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的古史分期观点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并影响至今。

  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一批史学论著的相继出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论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辩证性,为马克思主义史学提供理论方法。吕振羽的《中国社会史诸问题》对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问题等做了深入论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问题的研究。侯外庐1939年发表的《社会史导论》从理论上阐述了生产方式等基本概念,40年代他相继完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等著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重要历史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在史学研究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唯物史观成为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就史学理论探讨而言,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制度问题、中国古代农民战争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五朵金花”大讨论。此外,亚细亚生产方式、阶级分析与历史主义的关系、历史人物评价等理论问题,也引发了史学界的热烈讨论。这些大讨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20世纪20年代发端之际就受到了苏俄史学的影响,其中运用唯物史观时存在的教条主义和公式化倾向也被一并带入了中国的史学研究。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理论探索成功与曲折相伴。既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也留下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运用,对西方史学的理论、方法和学术成果盲目排斥等值得深刻反思的教训。

  史学理论研究出现新气象

  改革开放以来,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一是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反思与重建。改革开放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大背景下,学术界就史学理论诸多问题展开反思。1979年《历史研究》第11期发表《中国社会科学三十年》,回顾我国社会科学走过的这段曲折坎坷的道路,强调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把它简单化、绝对化、公式化。对历史发展动力论、史论关系和历史创造者论的再讨论,构成20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道路反思和重建的内容。

  二是注目于传统史学理论遗产的清理和发掘。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史学以叙事见长,缺乏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史学界开始重视发掘与整理传统史学理论。90年代,传统史学思想和理论的研究出现了新气象,开拓出史学批评、史学理论、历史理论等研究领域。至21世纪,罗炳良《18世纪中国史学的理论成就》、瞿林东《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等著作对中国史学包括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研讨。史学思想的研究因吴怀祺主编的《中国史学思想史》多卷本出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产生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这样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系统研究的创始之作。

  三是引入外国史学理论与方法并展开交流。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所有在西方有影响的史学理论著作都被译介到国内,西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领域重视西方主要史学流派、史学家,以及新史学方法的介绍和研究,其理论成就重在考察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历史哲学向分析历史哲学的演进。范式概念的引入为近代史诠释体系的巨大变革提供了颇富解释力的理论工具。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理论研讨方向,就是关于“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认识和区分。改革开放前,国内史学更多地是对社会历史进程进行理论分析,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史学界开始区分“以客观历史为对象”和“以历史学为对象”两类理论问题,探讨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内涵、外延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体系成为时代呼声

  时代的变革和中国人民历史实践的伟大发展,迫切需要史学观念的创新、历史思维方式的变革、价值理念的创造,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成为新时代历史学的使命和任务。在史学理论体系构建方面,许多学者提出了新的思路。乔治忠《试论史学理论学术体系的建设》、于沛《〈史学理论研究〉三十年: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新形态的三十年》提出建设史学理论学术体系和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新形态的问题,认为应从唯物史观、中国传统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外国史学理论方法论中吸收有益内容。瞿林东在《理论研究与学科体系》中指出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发掘、梳理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赋予新的内涵和现代表述是理论研究的着力点。李振宏《关于建设中国历史哲学的初步构想》认为“中国历史哲学”是关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论考察,提出要建构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形态的中国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论述为新时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史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史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方向。


  (作者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杨艳秋

汤旭:

7秒前: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理论研讨方向,就是关于“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认识和区分。

张雅馨:

1秒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起步开始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组成部分。

松田利冴:

6秒前:90年代,传统史学思想和理论的研究出现了新气象,开拓出史学批评、史学理论、历史理论等研究领域。

张家瑜:

4秒前:他们将唯物史观的原理用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研究,重新梳理了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与重要的历史理论,将中国史学引向了一个崭新的领域。